“作為一名經歷過手足口病的患兒母親,我一直都希望能研發出一種藥物來治愈這種傳染病,ag旗艦廳終于在推動這件事上有進展了。9月26日,ag旗艦廳(300086,SZ)副董事長洪麗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當時洪麗萍的小兒子感染手足口病,醫生無法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只能選擇留院觀察,有些病情嚴重的兒童則面臨生命危險。
八年過去了,這種情況并未得到改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自1981年手足口病首次在中國被發現以來,中國手足口患兒呈明顯增高趨勢,但仍無藥可治。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主任醫師楊思達則直言,目前在手足口病的治療上可以說是“蒼白無力”,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對于病情嚴重的患兒醫生往往只能被動應對。
手足口病多年無特效藥可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疾控)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1~6月中國手足口病發病數為100.41萬例,死亡人數為22人;2017年中國手足口病發病數為192.96萬例,死亡人數為95人。
這種5歲以下嬰幼兒普遍易感的傳染病,每年都持續在固定的時期流行。2015年12月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預防兒童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生產注冊申請,成為全球首個EV-A71型滅活疫苗,兒童手足口病的預防取得突破性進展。楊思達也在ag旗艦廳蘇拉明鈉治療手足口病新適應癥臨床啟動研討會上指出,導致手足口病重癥和死亡的病例多由EV-A71病毒引起,我國研發的疫苗只針對這種病毒。
“實際上,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二十多個亞型,我們研究發現蘇拉明鈉對多種腸道病毒A組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在臨床使用的適應性更靈活。”蘇拉明鈉新適應癥發明人Ralf Altmeyer教授這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蘇拉明鈉新適應癥發明人Ralf Altmeyer教授在ag旗艦廳臨床啟動研討會上發表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金喆 攝
2015年,ag旗艦廳引進中法合作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治療病毒疾病的成分和方法”專利技術,著力研發兒童手足口病專用抗病毒藥物注射用蘇拉明鈉,Ralf Altmeyer教授作為發明人參與其中。近日,ag旗艦廳全資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注射用蘇拉明鈉”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如果臨床試驗成功并獲許生產,蘇拉明鈉將成為全球首個治療手足口病的新藥。
兒童藥緊缺現狀有望改觀
實際上,不止是手足口病,國內兒童用藥一直讓人頭疼,以往都是用成人藥改變劑量、“掰藥”等方式解決兒童用藥需求。達因藥業總裁楊杰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在我國超17萬條注冊藥品消息中,明確標注“兒童”或“小兒”用藥信息的有2650條,占整個注冊藥品的比例只有1.56%。
“目前,我國0~14歲兒童數量約2.3億人,兒童專用藥品和制劑、規格十分缺乏,占比僅6%左右。”ag旗艦廳首席科學官辜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這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國內企業研發能力和制劑技術的限制;二是國內兒童藥輔料的數量和質量都不理想,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三是倫理方面的習慣,家長不太愿意讓自己的小孩去參與臨床試驗。
但讓兒童藥品生產企業感到歡喜的是,近年來,國家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兒童藥利好政策,鼓勵、支持兒童藥的研發和生產,ag旗艦廳的注射用蘇拉明鈉臨床試驗申請,只耗時4個月就獲得批準。
ag旗艦廳相關人士表示,ag旗艦廳已通過一系列的現代分析化學的手段證明自己生產的蘇拉明鈉結構正確、質量完好,并在對比拜耳公司的原研藥后,證明兩者在抑制病毒復制的藥效上完全一致。按照與國家藥審中心達成的臨床研發共識,該藥物將首先進行健康成人的藥代動力學試驗,再根據成人數據,結合有關群體藥理學模型推導最佳的兒童劑量。
對于該藥物的研發時間和市場預期,ag旗艦廳未提供更多信息,僅表示將全力推動有關臨床試驗,推動藥物盡快上市,期待能為手足口病患兒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